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淺說默劇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淺說默劇. Show all posts

Monday, 16 July 2012

淺說默劇(三)

"When I was the age of these children, I could draw like Raphael: it took me many years to learn how to draw like these children." - Pablo Picasso


 這個階段的我,在默劇的愉悅中享受了數個春天。
世界之大,歷史之深,都在說著默劇真的是一門五花八門的藝術,由傳統默劇到現代默劇,以至後現代默劇等,總之就是多不勝數;我在這門表演藝術中,學習的不只是技巧,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品嚐箇中的樂趣,每種時代背景所產生的風味,當愈會懂得之時,你可以有著更多相關的詞語去形容。我喜歡層層疊疊的刺激、味道著迴異的事情,默劇正賦予這樣彈性的自由。
認識、學習不同的表演形式,是人生中的一樂,但是這個過程總不可忘掉表演所帶來的純粹愉悅,否則就本末倒置。

Thursday, 5 July 2012

淺說默劇(二)

蝕石,不是一朝一夕。



默劇最基本的精神,對我來說,就是「觀察」了。
要好好去呈現一些事情,又或是演活一個角色,事前必須要仔細留意要處理的對象,以及其周邊的事情,否則,當要去演出那個角色的時候,腦海中會一片空白。
觀察,字面上就是用眼看,事實上,要事情更加立體,也需要去嗅、聽、摸等等,讓身體得到更多的資訊,都有助於令演出更有深度。
有些天生演員的資質,可以在創作的一兩個月間,才去「觀察」覺得需要的對象;而我沒有天生演員的資質,「觀察」這功課,就是每天生活間都要去工作的課題,一種習慣、一種修行,過程間甚至是一種享受。
 前天,我出發到海灘散心,閒逛間,赤腳步入沙地與潮水,感受著陽光與白雲下的海水差別,腳底對沙粒粗柔的敏感,體重在不同濕度的沙土上的重力變化等等......用觸覺去「觀察」、去獲取資訊。
之後,我的默劇創作會對於「象」有所描述,身體被刺激,不用思考太多,腦海中就浮現很多相關的字與畫面。

Thursday, 29 March 2012

淺說默劇(一)

有時,在香港表演著默劇,斷續四五年間,當做著默劇時,會被很多觀眾認為是小丑,而又當做著小丑時,「哥哥在做著默劇」家長是這樣告訴給他們的小朋友。事實上,兩者是有著差異,最簡單基本的說,就是默劇演員專注於以自己身體,去模仿、去呈現一些事情,在「沒有」事物的空間中,創造「有」;而小丑是瘋狂的,是坦率的,典型的小丑給人歡樂。



其實到了現在,小丑會用到默劇技巧,而默劇演員亦會做小丑默劇,硬要分開、分類的話,我會認為是取決於表演者一直受著的訓練來說。